维吾尔基督教简史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升天之前,命令他的使徒(以及我们所有基督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告诉他们“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马太福音》28:19,《使徒行传》1:8)。当然,“直到地极”包括中亚所有的民族。一些学者认为,《歌罗西书》3:11提到的“西古提人”包括中亚的游牧民族;无论如何,这是在谈论“大草原上的人民”。

耶稣基督早期的使徒和门徒,他们将这项主所赋予的福音工作,到底传播到了多远的地方,后人如今难以知道,因为这些历史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些教会分支传统和宗派,例如景教,很早就将福音传到了中亚甚至中国,但目前没有太多的核实证据。 “丝绸之路”至少在公元前二世纪时就已存在于罗马和中国之间,因此福音通过从事贸易的基督徒进行传播,无论是从陆地还是海上,都是非常自然的路线。

正如中国西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波斯传教士阿罗本于公元635年将景教信仰传到了唐太宗的中国朝廷。然而,并没有记录说明他与维吾尔族有直接接触。

维吾尔汗国(维吾尔帝国)成立于今蒙古草原地区(公元744-840)。当时没有留下维吾尔人信仰基督教的情况的记录;但是20多年后摩尼教成为其国教。然而,在高昌维吾尔汗国(吐鲁番/别失八里克)时期,肯定存在维吾尔基督徒和教会甚至修院。高昌维吾尔汗国建立于840年维吾尔帝国覆灭后不久。

当时,维吾尔人仍然是信仰不同宗教的游牧民族,包括佛教、摩尼教和基督教。他们信仰的基督教形式有时被称为含有贬义的“聂斯托利教”,因为在5世纪时期,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聂斯托利曾经提出类似的神学教义。

总结聂斯托利的教导及其所代表的神学流派,以及试图准确评估它们,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都是由反对他的人及团体所记录的证词。我们知道,有关他的神学纷争和裁决,主要是围绕着“玛丽亚论”和“基督论”神人两性的奥秘。他的教导在公元431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中被定为异端,这导致他的追随者与拜占庭和罗马教会以及亚历山大教会的分离。之后,这个“景教团体”在波斯帝国和中亚乃至东亚都得到了影响深远的宣教扩展。因此,最好称这个团体为“东方教会”或“景教教会”,而不是“聂斯托利派教会”。

景教的影响在维吾尔人中持续了几个世纪。由东叙利亚教会继续增派的传教士加强了这种影响。到了10世纪,高昌维吾尔汗国已成为中亚基督教的一个中心,在该地区建立了众多的教堂和修院,包括在喀什建立的“大主教座堂”。

一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些“景教信徒”是真正重生的基督徒,他们拥有上帝的生命,因此怀有传播生命的热切愿望:

  1. 他们传播福音的速度之快,不仅到了西伯利亚,甚至传到了印度尼西亚;
  2.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提到宣教士带来《圣经》和圣画像。唐太宗赞赏他们,并下令翻译《圣经》和建造景教的教堂.
  3. 景教作为以宣教为中心的教会,拥有敬虔真诚的信仰。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他们的墓碑上,只有最少的装饰和非常简单的纪念词——“这里葬有雅各弟兄,是一位忠诚的教会长老…”“这里葬有玛莎姐妹,耶稣在复活时记念她”。
  4. 他们当中有的基督徒,在传教的同时通过贸易维持生计;这是真正的使徒的榜样。这些传教士没有向人们乞求支持宣教。

结论是,这些可贵的人们确实是“真正的基督徒”。

维吾尔景教在中亚地区繁荣发展,一直延续到蒙古时代。作为不同的商业、宗教和政治利益群体之间的中介人,他们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建立了几个重要的学习中心,担任学者、教师和翻译的角色,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一些维吾尔信徒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代的蒙古帝国汗廷中担任高级职务,无疑是因为他们聪明能干、知识渊博、通晓多种语言,例如,甚至知道如何阅读和书写叙利亚文字母,这是经书传到他们手中的方式。传统的蒙古文字是从叙利亚文字母演变而来的。因此,在蒙古帝国期间的政治、宗教、艺术、文学和建筑的发展中,都可以看到维吾尔文明的影响。

可以说,维吾尔景教基督徒对基督教在亚洲的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至少将《圣经》的一部分翻译成了维吾尔语。从吐鲁番发现了叙利亚语、中古波斯语和新波斯语的《圣经》片段文本,但没有粟特语的文本。

一些著名维吾尔景教基督徒历史人物:

伊撒·凯勒梅奇: 一位著名的景教基督徒,在中亚基督教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以在该地区建立数座教堂和修院而著名。参考资料:“大主教马尔巴巴伊的景教教会历史”。

拉班·扫马: 一位杰出的维吾尔景教修士,于13世纪末前往欧洲与教皇以及欧洲的君主会面。他的旅行有助于建立基督教世界和蒙古帝国之间的外交和文化联系。参考资料:“拉班·扫马的旅程”。

拉班·扫马的同伴马古斯(马可),后来成为景教的新任教宗,号称雅哈巴拉哈三世。

雅巴库卡诺:一位景教主教和学者,将几部希腊哲学著作翻译成了维吾尔文。他的翻译有助于在中亚及其它地区传播希腊思想。参考资料:“雅巴库卡诺的《甘珠尔维吾尔文手稿》手稿”。

沙吾提: 维吾尔景教徒,从起初跟随成吉思汗,担任蒙古帝国的丞相40多年,效力三代汗王,堪称帝国的塑造者。参考资料: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宋濂:《元史》

上述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在蒙古时代为景教信仰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知识交流。

随着维吾尔汗国的衰落和蒙古帝国的崛起,景教的影响力开始减弱。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佛教的排斥或迫害,就出现与佛教越来越多的融合异化。当后来的蒙古统治者接受伊斯兰教并对基督教持敌对态度时,景教社区中已经没有权力或实力来抵制伊斯兰教的威胁了。

尽管如此,在维吾尔人中间仍然有少量的景教徒存留下来,继续坚持他们的信仰和传统。19世纪,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到新疆传教。瑞典传教士在突厥斯坦的传教历史,是一个相对较为鲜为人知的章节。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小批瑞典传教士前往中国新疆,在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当中传播福音。

第一批到达的是成立于1872年的“斯堪的纳维亚联盟宣教会”的成员。这个宣教会于1886年派遣了一个由三人组成的团队前往喀什市,其中包括安德斯·詹森。安德斯很快成为该地区传教工作的领军人物。他很快就以敬业和高效而著称,并成功地在人们中间建立了由基督徒和感兴趣者组成的坚固团契。他还建立了学校和医疗诊所,赢得了许多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尽管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带来了挑战,传教事业仍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到了20世纪初,在喀什及其周边地区,已经有300多名维吾尔基督徒,宣教士们还建立了一些教堂和其它机构。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穆斯林革命”和“新疆内战”,打乱了他们的工作,迫使许多宣教士撤离了中国。尽管如此,他们的宣教遗留影响,通过许多当地的基督徒,继续坚定不移地传承。由于许多历史记录已经丢失或被摧毁,难以评估这段宣教历史的影响。然而,留下来的东西证明了这是一项非凡的工作,正是这些瑞典兄弟姐妹在那片偏远而敌对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以其专注和坚韧精神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历史见证。

参考资料:
  1. “The Spread of Nestorian Christianity among the Uyghurs.”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Vol. 11, No. 2 (1998), pp. 243-265.
  2. “A Brief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Among the Uyghur People” by East-West Church and Ministry Report, Vol. 13, No. 1 (2005), pp. 7-12.
  3. “Global Anabaptist Mennonite Encyclopedia” by Scandinavian Alliance Mission. https://gameo.org/index.php?title=Scandinavian_Alliance_Mission&oldid=144867
  4. “Memoirs of Anders Janson.” By Janson, Anders. Translated by Sarah Janson, edited by Gunnar Westin, Scandinavian Alliance Mission, 1920.
  5. “The Swedish Mission in China.” by Swedish Missionary Society, https://www.svenskamissionskyrkan.se/missionshistoria/kina/
  6. “Trials and Trails in Turkestan” by G. F. Fox-Holmes, published in 1928.
  7.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亰,详其教旨”。https://depts.washington.edu/ealclir/wordpress/?p=474
  8. “The History of the Nestorian Church” by Mar Babai the Great’s, published in 1895 by the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SPCK) in London, England.
  9. “The Journey of Rabban Sauma”, published by George Philip & Son Ltd in 1928.
  10. “The Uyghur Manuscript of the Kanjur” by Yutaka Yoshida, published in 2005 by Harrassowitz Verlag.
  11. “The Empire of the Steppes” by René Grousset (English version b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70, 2002); “History of Yuan” by Lian Song, published in 1941.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was published in 1970 by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under the title ‘The History of the Yuan Dynasty”).
Scroll to top